
在欧洲,有许多建筑奇迹历经战火却依然屹立不倒,而马耳他的莫斯塔圆顶大教堂(Mosta Rotunda)无疑是其中最传奇的一座。这座宏伟的新古典主义教堂不仅是马耳他的地标,更因二战期间的一场“神迹”而闻名于世——1942年,一枚纳粹炸弹穿透了教堂的穹顶,却奇迹般地没有爆炸,拯救了当时正在祈祷的300多名信徒的生命。
这个故事究竟是巧合,还是真正的神迹?这座教堂又为何能在战火中幸存?今天,就让我们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欧洲第三大穹顶:莫斯塔圆顶大教堂
在讲述二战传奇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这座教堂本身。莫斯塔圆顶大教堂(又称圣母升天圣殿)建于19世纪,其设计灵感来自罗马的万神殿,但规模更加宏大。它的穹顶直径达39.6米,内部高度54.7米,是欧洲第三大无支撑穹顶(仅次于罗马万神殿和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)。
19世纪初,莫斯塔小镇的旧教堂已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信徒,当地居民决定建造一座更宏伟的教堂。建筑师乔治·德·瓦塞(Giorgio Grognet de Vassé)受万神殿启发,设计了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圆顶教堂。由于资金有限,教堂的建造完全依赖当地居民的捐款,甚至许多工人自愿无偿劳动。最终,这座壮丽的教堂于1860年完工,成为马耳他最著名的宗教建筑之一。而莫斯塔圆顶大教堂拥有惊人的穹顶结构:
- • 无支撑设计:整个穹顶没有任何内部支柱,完全依靠精确的力学结构支撑。
- • 采光巧妙:穹顶中央的圆形开口(oculus)让阳光自然洒入,营造神圣氛围。
- • 内部装饰:教堂内部布满壁画,其中最著名的是马耳他画家朱塞佩·卡利(Giuseppe Calì)的作品,描绘了圣母升天的场景。
1942年的“炸弹奇迹”
1942年,马耳他正处于二战最激烈的时期。作为英国在地中海的重要军事基地,马耳他遭到德国和意大利空军的狂轰滥炸,几乎每天都有空袭。在1942年4月9日的空袭,当天下午4:40,三架德国轰炸机飞临莫斯塔小镇上空,投下三枚炸弹:
- 1. 第一枚炸弹擦过教堂左侧的钟楼,落在教堂前的广场上。
- 2. 第二枚炸弹落在教堂后方,但没有造成严重破坏。
- 3. 第三枚炸弹直接穿透了教堂的穹顶,砸向正在祈祷的人群。
第三枚炸弹以极快的速度穿过穹顶,撞击教堂内壁后落在地板上,却没有爆炸。当时,教堂内有300多名信徒正在参加“圣时祈祷”(Ora Santa),如果炸弹爆炸,后果不堪设想。
对于炸弹为什么没有爆炸,一直以来有这些科学解释:
- • 引信故障:二战时期,许多炸弹因制造缺陷或运输震动导致引信失灵。
- • 撞击角度:炸弹可能以特定角度撞击穹顶,减弱了冲击力,使引信未被触发。
可是对于马耳他当地的天主教信徒来说,这肯定是圣母的庇佑,因为教堂供奉的是“圣母升天”,信徒们相信这是神迹。无论真相如何,这一事件迅速传遍马耳他,成为战争中最鼓舞人心的故事之一。
莫斯塔圆顶大教堂如何成为马耳他的精神象征?
战后,教堂将一枚复制炸弹陈列在侧厅,供游客参观。这枚炸弹不仅是一个战争纪念品,更象征着希望与奇迹。尽管当时的穹顶被炸弹穿透,但教堂的主体结构并未受损。战后,马耳他政府迅速修复了穹顶,并加强了防空措施。如今,教堂依然是当地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。这里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,许多人专程来看“炸弹奇迹”的遗迹。2018年,教堂被列入马耳他国家遗产名录。
莫斯塔圆顶大教堂的“炸弹奇迹”不仅是一个战争故事,更是一个关于希望、信仰与韧性的象征。在二战最黑暗的时期,这座教堂的幸存给了马耳他人坚持下去的勇气。如今,它依然矗立在莫斯塔小镇,向世人诉说着那段历史。如果你有机会去马耳他旅行,一定要走进这座教堂,感受它的庄严与传奇。或许,当你抬头望向那个曾被炸弹穿透的穹顶时,也会对命运与奇迹有新的理解。
“有时候,最深的伤痕,反而成为最坚强的部分。”——这或许就是莫斯塔大教堂留给世界的最美启示。